
【青海】我市今年30项民生实事项目出炉
发布者:中京汇工程管理(北京)有限公司 时间:2023年03月14日一份民生实事清单,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。近日,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室获悉,为进一步补齐民生短板,破解民生难题,兜牢民生底线,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,我市听民声、察民情、聚民智,通过部门报、群众提等多种方式,广泛征集并重点选取社会覆盖面广、群众感受度高、实施可行性强的民生项目,最终确定十方面30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。
促进就业方面:开展企业专场招聘、春风行动等“13+N”就业创业服务活动200场次以上,城镇新增就业3.3万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次。为农村劳动力、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.5万人次,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2090人,开展脱贫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500人,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000人次。
公共服务方面:开工西宁市第七中学、北大街小学等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改扩建项目;建成南川中学、湟源县第二中学等1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,规划新增学前和义务教育学位5000个。搭建西宁景区智慧服务系统,新增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5个,乡村旅游重点村(镇)3个,推出冰雪旅游线路2条,改造自驾游营地1处,提升全市公共旅游服务能力。搭建“图文博美”公共文化数字平台项目并上线运行,向群众提供场馆预订、线上展览、在线阅读及线上艺术课程等公共文化数字服务。开工建设南川水际小型体育公园、城东区周家泉全民健身中心,新建、改扩建县、乡镇功能运动场6处,为20个行政村(社区)配备室外健身器材,推动全市44处体育运动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,满足群众健身需求。
乡村振兴方面:实施86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,提升农村人居环境。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3万亩、订单农业2万亩、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2万亩,为农户提供“一站式”农事服务,提升为农服务保障能力。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,建成蓄水池12座,埋设管道不少于300公里,对大通县、湟源县、湟中区25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维修养护,保障30个村3.9万人饮水安全。实施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二期工程田间配套建设项目,湟中区拦隆口灌区、湟源县南山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,提升农业灌溉生产能力。建成至少3处县级快递处理场所,新增50组智能快件箱,“快递进村”覆盖率达到80%以上。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,改造农村公路危旧桥梁4座,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公里,确保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100%,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保持100%。
便捷出行方面: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条,让群众出行更加便利。新改建公共临时停车泊位3000个,缓解停车难问题。完成建国大街等3条道路提升工程和昆仑路刘家寨积水点改造等2处排水防涝工程。实施道路交通设施维护项目,翻新施划交通标线6万平方米、校正维护交通标志3000块、校正维护道路中心隔离护栏30000米,对五四大街等400个重要交通节点信号灯进行配时调优,优化城区道路交通环境。
环境改善方面:对城区内道路绿地、街头绿地、广场等30处相关节点进行绿化品质提升。开工实施塔尔山自然体验公园和环境教育中心项目,新建1座环境教育见学中心。完成第三污水处理厂扩能工程、湟水河北岸截污干管能力提升工程,开工实施第五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工程、第七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设施项目,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。
公共安全方面:加大对天然气、液化石油气等气瓶源头的监管力度,现有气瓶建档赋码不少于3万只,西宁地区进行充装的气瓶信息录入、建档赋码、检验率均达到100%。在全市新建商业综合体、道路及村镇、城乡接合部等区域增设200路前端智能感知系统。
住房保障方面:开工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.7万套,为城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00部。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行业,提升物业服务水平,创建“红色物业”示范点5家。推进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建设,为9602户居民实施节能改造。
养老扶幼方面:为全市19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检查,对1.3万名新生儿开展48种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工作,提升“一老一小”健康服务水平。打造具备助餐、日间照料等综合功能社区养老服务点20个、农村互助养老点50个;为500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,并提供居家服务,逐步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。
关爱帮扶方面:为1500名建档立卡户、监测户中在校的中高职、大学生发放学费、生活费补助。为800名有康复需求的0—17岁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、医疗手术、辅助器具适配等康复服务,为2000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,为1000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,减轻残疾人家庭照护负担。
便民维权方面:为经济困难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援助,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0件以上。加大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惩处力度,确保年度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做到应结尽结。
下一篇:安徽力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